配资资讯网站 光纤传感第一股-光格科技光速陨落,上市次年净利暴跌 244%,三大费用暴增,财务洗澡?4.6亿买理财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21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
配资资讯网站 光纤传感第一股-光格科技光速陨落,上市次年净利暴跌 244%,三大费用暴增,财务洗澡?4.6亿买理财

一年时间配资资讯网站,从云端跌入深渊!

2023年7月,头顶“光纤传感第一股”光环的光格科技,风光登陆科创板。发行价为53.09元/股,但在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,单日跌幅13.69%。中信证券为公司IPO保荐人及主承销商,获得6920万元(含税)的承销及保荐费用。

仅仅12个月后,公司业绩全面崩塌:净利润从盈利4695万元断崖式下跌至亏损6757万元,跌幅高达244%;经营现金流更是恶化至-5459万元。

这并非简单的“业绩变脸”,更像是一场早有伏笔的“精准爆破”!

一、财务数据“塌方式”崩盘:赤裸裸的上市即拐点

光格科技的坠落速度令人窒息:

营收断崖: 2023年上市当年营收达历史峰值3.04亿,2024年骤降至1.82亿,暴跌40.06%。

利润雪崩: 2023年归母净利润尚有4695万,2024年竟巨亏6757万,同比暴跌243.91%。扣非净利润亏损更甚,达7230万,暴跌268.89%。2025年一季度亏损持续扩大至1375万。

现金枯竭: 经营现金流净额连续5年下滑,2020年尚有212万,2023年转负至-3960万,2024年进一步恶化至-5459万。公司血液几近流干。

效率瘫痪: 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1年的1.41暴跌至2024年的0.55;存货周转率从2.54跌至1.18;总资产周转率从0.73骤降至0.14。公司运营陷入半瘫痪状态。

这些数据指向一个冰冷现实:光格科技上市之年,竟成了其业绩的“巅峰时刻”与“转折点”。上市即巅峰,上市即拐点——这仅仅是巧合?还是上市前业绩已被过度粉饰、透支殆尽?

二、技术“护城河”成笑谈:招股书承诺的遮羞布被无情撕碎

光格科技在招股书中信誓旦旦,其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、资产数字化监控运维管理系统方面具备技术及竞争优势”,并声称这是维持高毛利率(曾达59.76%)的关键。

残酷的现实是:

毛利率三连跌: 2021年59.76% → 2022年58.36% → 2023年57.09% → 2024年断崖至53.86%。所谓“技术优势”构筑的护城河,在上市后迅速土崩瓦解。

市场空间逼仄: 其核心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赛道,2021年整体市场规模仅29.4亿元(Frost & Sullivan数据)。如此狭小的赛道,如何支撑其描绘的“龙头”蓝图?技术门槛是否真如包装的那般高不可攀?

当毛利率“护城河”沦为“下水道”,招股书中的豪言壮语更像是一场针对投资者的虚假陈述。

三、客户依赖反噬:巨量应收款成现金流“绞索”

光格科技的客户名单看似耀眼:电网巨头、五大发电集团、头部海缆厂商、大型基建央企。但这种依赖埋下致命隐患:

“背靠背”结算埋雷: 公司采用“验收”为最终付款节点,甚至存在“背靠背”结算方式(即B收到客户C款才付供应商A,俗称三角债),导致回款周期极长,现金流压力巨大。

应收款吞噬一切: 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如肿瘤般膨胀:2022年79.9% → 2023年113.3% → 2024年飙升至恐怖的173.12%!这意味着公司2024年1.82亿营收背后,竟趴着高达3.15亿的应收账款。为何上市后应收款暴增?合理质疑上市前为了报表好看,把应收账款放了很多在其他应收项下了。

造血功能坏死: 收入暴跌叠加巨量应收款无法收回,经营现金流持续大额负数成为必然。公司如同被捆住手脚投入深水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沉没。

大客户光环的另一面,是光格科技将自己的命脉完全交予他人,最终被其引以为豪的客户“反噬”,现金流绞索越勒越紧。

四、费用率诡异飙升:亏损黑洞的“加速器”

在营收暴跌40%的背景下,光格科技的各项费用率却如火箭般蹿升:

销售费用率: 从2023年的18.42% 飙至31.09%,增幅近7成!

管理费用率: 从5.36% 跳涨至9.62%。

研发费用率: 从15.96% 暴增至36.03%!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竟超过三分之一。

这组数据堪称魔幻:

营收萎缩,销售费用反而大增?是销售效率断崖式下跌,还是存在不当支出?

管理规模收缩,管理费用率却近乎翻倍?管理层在“管理”什么?

销售费用与管理规模上市后暴增,这是熟悉的配方,上市后大洗澡,把上市前压低的成本一次性计提掉,即洗干净,次年就一身轻了,营收与利润基数低了,次年实现快速增长!

最离奇的是研发费用率翻倍! 在现金流枯竭、生存堪忧的危急时刻,公司却将超过三分之一的营收砸向研发?这是“技术突围”的背水一战,还是利用研发支出调节利润、掩盖问题的“财技”?如此高的研发投入,其真实性与效率令人高度怀疑。

费用率的异常飙升,如同在巨大的亏损伤口上撒盐,加速了公司的失血进程,其背后的合理性与动机迷雾重重。

五:与广大上市即业绩变脸的公司一样,买理财也比主业赚钱,4.6亿买理财。

六、原始股东精准“胜利大逃亡”:套现离场,留下满地狼藉

当公司深陷泥潭、普通投资者煎熬之际,那些在公司上市过程中获利丰厚的原始股东们,上演了精准的“胜利大逃亡”:

苏州广方二期: 2024年底即减持99万股(占流通股比例高)。2025年4月25日发布减持计划后,仅用不到2个月时间,在6月5日前就火速完成99万股(总股本1.5%)减持,套现意愿极其迫切且高效。

北京基石创业: 2024年底减持67.7万股,2025年一季度再减持31.3万股,持续撤退。

机构撤退: 2024年报显示,仅3家机构投资者;2025年一季报仅剩1家。专业机构早已用脚投票。

原始股东在公司基本面崩塌信号明确后,以最快速度、最高效率套现离场,将风险彻底转嫁给二级市场接盘的中小投资者。

结语:拷问“带病上市”之责,科创板容不得“精准爆破”!

光格科技案例绝非简单的经营不善:

上市节点即业绩拐点: 精准卡位上市后业绩立刻“变脸”,其上市前的业绩真实性、可持续性严重存疑。

核心技术承诺成空: 招股书描绘的技术优势与高毛利率“护城河”在上市后迅速瓦解,涉嫌误导性陈述。

致命现金流模式被忽视: 严重依赖大客户且回款模式存在巨大风险的商业模式,为何能顺利通过上市审核?

费用异常无人警觉: 营收暴跌而费用率(尤其是研发费率)诡异飙升的异常财务信号,监管与中介机构是否失察?

原始股东精准套现: 套现时机的把握与速度,令人怀疑其对公司真实状况是否早已“心知肚明”。

光格科技如同一颗被精心包装后推上科创板的“延时炸弹”,上市即启动倒计时,短短一年便“精准爆破”,原始股东满载而归,徒留二级市场投资者血肉横飞。

重要会议强调“全面加强金融监管”、“防范化解风险”。光格科技案例,正是对上市审核质量、信息披露监管、中介机构责任的一次严峻拷问——科创板这块“试验田”,容不得如此赤裸裸的“带病上市”与“精准爆破”!

证监会新LOGO再次强调配资资讯网站,资本市场健康的根基,在于“三公”原则。纵容一家,便是伤害千家。光格科技必须被彻底审视,责任必须被严肃追究!




Powered by 实盘股票正规配资公司_实盘股票配资公司配资_实盘股票配资公司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